掃一掃關注微信公眾號
2015-12-14 16:02
來源:本站
他是一名有著十多年公益活動經歷的“全國五星級志愿者”;他是被省委書記親授的“湖南杰出金牌義工”;他是湖南主流媒體聯袂推出的“瀟湘風尚公民”;他也是長沙群英會理事長及湖南公益聯盟當家人;他是傅強,湖南長沙人,大家都親切的叫他“阿寺”,從2001年以來,十多年間,湖南的公益活動中一直活躍著傅強和他的公益伙伴的身影。
傅強是長沙市善行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理事長,其發起的“湘理相親--關愛四川理縣公益活動”、“為湖南而教--關注農村孩子健康成長項目”、“湖南民間聯合救災項目”吸引眾多愛心民眾廣泛參與。
愛心緣起:感恩的心
傅強出生在長沙一個普通家庭,母親患病常年在家修養,傅強11歲時,母親因病去世,家庭生活舉步維艱,純樸的鄉親們用微薄的力量竭盡所能照顧著他,幫助他度過了最艱難的日子,讓他心里漸漸有了溫暖,也就是從那時起,傅強暗下決心:一定要加倍努力,以后自己有能力要去回報大山深處那些善良的人們。
傅強今年37歲,大學畢業后在湖南省建材系統工作兩年后,離開單位成立長沙億新科技有限公司,主營IT。傅強自小樂于助人,走入社會后,義工則成了他的另一“職業”。
成型:從純草根到手牽手
2000年以來,湖南的一群有著強烈社會責任感的年輕人通過網絡走到一起。純“草根”的集合只是希望為社會上一些弱勢群體提供幫助,這些年輕人以“80后”居多,年紀稍長的傅強不久后成了頭兒。到2002年,湖南許多貧困地區都能見到傅強和他的愛心團隊的身影了。
2001年,當傅強帶著愛心伙伴前往寧鄉的一個山區學校資助貧困學生時,他的義工團隊已初具雛形,那次他們在當地學校的幫扶對象是24個家庭困難的孩子。而截至2011年9月,傅強和他的公益團隊已累計在湖南湘西、婁底、新化、寧鄉、安化、平江、炎陵等地直接資助貧困對象4000人次,以助學、支教等形式幫扶山區貧困學生、留守兒童近萬人。
2007年,傅強創建湖南民間公益門戶平臺-長沙市善行社會工作服務中心(也即湖南公益聯盟網),他號召本地各公益團隊、社會愛心人士積極行動起來營造全民參與公益的良好氛圍,為長沙的精神文明建設多做貢獻。一年后的一場大地震讓這個機構迅速從磨合走向了實戰。
成長:從磨合走向實戰
2008年5月12日下午,得知汶川大地震發生的消息后,傅強立即組織召開湖南各公益團隊負責人緊急會議,同時抽調各團隊相關人員(醫生、護士等)組成救援一隊,于5月13日馳援四川什邡。5月19日,傅強與由醫生、戶外專業人士,無線電愛好者等13位義工組成的救援2隊,自駕車帶著災區急需的價值40多萬的藥品來到四川重災區,在這邊一直堅守至救援工作基本結束。
成熟:以生命營救生命
2008年6月,國務院確定四川理縣為湖南省對口支援縣,傅強帶著23名義工組成湖南援川服務隊來到理縣,這群義工大多由社工專業大學生組成,平均年齡不到21歲。
一到理縣,他們便深入重災戶家庭,幫忙搭建過渡房,照顧小孩、老人,開辦帳篷學校。理縣居民多為藏族、羌族,語言不通,他們便用小本子寫字溝通。為了查清理縣地震斷裂帶的位置,傅強帶著4名義工花了10多個小時翻山尋找,厚厚的牛仔褲磨穿了,鮮血從破洞里滲了出來,當橫穿塌方山體時,他們像壁虎般貼著斷崖緩慢移動,終于,他們幾乎是爬著翻越了理縣當地稱為“鬼坡”的前山梁子,帶回了第一手珍貴資料。當地政府發放救災糧食時,傅強冒著每天數十次的大小余震的危險駕車一趟趟的往山里送物資,飛石把車子砸得千瘡百孔,一天下午,傅強再次駕車去往日爾角村送物資的路上,一塊巨石突然從山上滾落,在幾乎無法躲避的窄小山路上,傅強向右猛打方向盤,車子沖出了山路,前輪懸空的卡在路邊,當時幸好幾位好心村民經過,死死拖住了車子,再往前半米就會掉下數十米深的山崖。當地雜谷腦鎮羅鎮長這樣評價道:傅強這群小伙子,不愧是毛主席家鄉來的,硬是實得很哦!
涅磐:從“湘理相親”到“民族義工”
2008年9月,傅強回到湖南發起了“湘理相親”關愛四川理縣公益活動,從那時至今,已為理縣中小學校捐建了4所愛心圖書館、1所愛心電教室,資助理縣困難學生100多名。累計捐款、捐物數百萬元。同時,在湖南省政府支持下,“湘理相親”團隊與長沙民政學院社工系、婁底殘疾人愛心互助會(2008年獲國際莫尼卡人道主義團體杰出獎)全面合作,理縣第一家NGO機構——“湘川情”社會工作服務隊成立了。20歲的藏族失聰女孩澤仁納姆,在他們的幫助下聽到了聲音;癱瘓了38年的特困農民何澤田,在他們的幫助下站了起來……扎扎實實的付出讓“湘理相親”的志愿者們成了理縣人民的親人。
2009年10月,中國青年政治學院陸士幀副院長在理縣做了實地調研后對傅強說:“你們是真正的民族義工!”最近一次見到傅強,他剛從理縣回來,這是他第8次前往災區開展公益活動。兩次與死神的擦肩而過讓他對生活有了更多感悟,沒有太多華麗言語,他身上散發出的中國青年的那股朝氣卻在感染身邊的人。而這群可愛的年輕人,正在書寫著他們的愛心公益史。
愛心之路:草根公益史
2010年4月14日,玉樹發生地震災害,傅強立即派出4名義工組成的救災團隊前往玉樹救災,同時,在湖南長沙舉辦數場救災晚會,為災區民眾募集衣物、棉被等物資,并在第一時間發往玉樹。2010年8月,舟曲發生泥石流災害,傅強派出2名志愿者前往舟曲協助救災。
2011上半年,傅強發起了“為湖南而教-關愛農村留守兒童健康成長”項目,目前該項目已派出百名志愿者為湖南8個山區學校的近5000名留守兒童開展了心理輔導、課外培訓、成長陪伴等活動,項目直接幫扶資金達30余萬元。
2011年6月,湖南岳陽發生特大泥石流災害,傅強聯合湖南地區公益團隊緊急成立湖南民間聯合救援小組,帶領救災隊伍在當天即趕赴重災區臨湘、平江,短短三天時間,將十多噸價值近20萬元的米、油、衣物等救災物資送到災民手中,解決了災區群眾的燃眉之急。
2012年,發起“湖南民間聯合救災項目”,在岳陽泥石流、彝良地震、通道火災、湘西凝凍等災害發生的第一時間,派出專業隊伍為災區民眾提供幫助,累計捐贈救災款物價值400萬元。2012年,在湖南貧困山區學校捐建價值30萬的3所兒童樂園。2012年,舉辦中部地區公益機構交流會,推進區域公益機構健康成長。
2013年3月,組織開展“你是我的菜”—愛心菜認購和免費派送公益活動。一星期義賣湖南貧困地區滯銷菜40余萬斤。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對此事作了專題報道。2013年4月,雅安地震發生第一時間帶領湖南民間聯合救災成員一行20余人前往四川雅安開展緊急救援工作。2013年9月,在長沙市雨花區提出社會組織“三級聯動”的服務模式,在雨花區成立了區級的社會組織孵化中心,在轄區內兩個街道成立街道級的社會組織支持中心,社會組織落地于社區開展的服務有聲有色?!叭壜搫印钡哪J降玫矫裾扛辈块L竇玉沛的高度認可。
從2001年開始,十多年來,湖南的公益活動中一直活躍著傅強和他的公益伙伴的身影,截至2015年,傅強和他的公益團隊已累計在湖南湘西、婁底、寧鄉、安化、平江、炎陵等地直接資助貧困對象15000人次,以助學、支教等形式幫扶山區貧困學生、留守兒童近3萬人。十多年來,傅強一直在參與并影響著湖南公益的發展,在幫助他人的同時,他也在帶動著更多的人投身志愿者行列,正如他自己常常說的:湖南是雷鋒的家鄉,是中國現代志愿精神的發源地,人人都可以參與公益、人人都應該參與公益。